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太和街道|黄家庄社区:以“党建+”提升社区社会治理水平

近年来,太和街道黄家庄社区以服务基层群众为宗旨,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党建+”社区社会治理模式,不断提升社区社会治理水平。

 “党建+网格管理”  织密覆盖网

社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形成了“党建+网格管理”的基层党建服务模式。2020年社区党委按照辖区网格划分,分别成立了三个居民楼院联合党支部覆盖了辖区26个楼院,通过精细划分以网格化作为切入点、把党支部建在小区里,不断激发小区党支部党员与楼栋院长的积极性,让党员在自己网格亮身份,不断把党的工作延伸到居民身边,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群策群力共同解决居民的所需所求,提升社区党员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通过网格党建模式,实现了基层党组织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型,党员群众参与模式从“客人”向“主人”转变,把服务群众落实到网格,实现了社区服务“零距离”、社区管理“全覆盖”、社区居民诉求“全响应”的工作格局。

“党建+协商议事”  共建同心院

近年来,黄家庄社区坚持“一核多维、共建共享”,深入推进社区社会治理,落实老旧小区微治理项目,为居民解决小区基础设施老化、公共服务缺失等难题,优化居住环境。充分利用书记吹哨报到、社区协商议事等机制,聚焦群众关心的“热心事、烦心事、民生事”为议题,不断学习探索完善社区协商议事制度流程,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夯实楼院自治基础,充分调动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治理,齐心协力共建红色同心院。

“党建+区域共融”  激发新动能

黄家庄社区通过资源整合、协调联动,推动社区党建与驻区单位、非公企业党组织党建工作相融互促。建立“社区大党委”,整合辖区各公共单位党建资源,有效服务辖区群众。自社区“大党委”建立之后,辖区内原有的5家成员单位增加到了现在的11家,将以往党建的“小范围”变为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的“大融合”,不断调动辖区在职党员发挥党员作用的积极性,找到深入基层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实现优势互补、整体联动,更好地为群众服务、赢得群众拥护和支持打好基础。每月开展一次大党委轮值书记活动,建立定期沟通协商制度,结合各成员单位实际,明确各自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区域党委统筹整合、牵头抓总的作用。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建立双向考核评价机制,与辖区“大党委”成员单位共计签订共建项目43个,分别涉及到环境治理、爱心义诊、资源共享、结对帮扶、爱心助长等。同时,社区党委不断撬动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党员及社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引导并参与社区老旧小区微治理的活动,由原来的党员“被动”参与向“主动”参与转变,从“个体参与”到“集体参与”,再从“形式单一”到“内容丰富”,不断提高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效率。

“党建+文化活动”  打造新载体

社区党委大力打造社区党建文化,创新居民文化活动载体,积极探索社区党建与文化相融合的有效途径,使社区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得到有效提升。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夯实基础阵地,强化队伍建设,今年重新打造了社区矛盾调解室、妇女之家、儿童之家。积极开展“活力太和”民俗大荟萃活动、“巾帼游园建文明·社区和谐共参与”妇女节活动和“舞动社区风采·庆华诞迎中秋”健身舞大赛活动等红色党建文化系列活动,为社区增添生机活力,提升社区公共文化品牌影响力,凝聚文化力量,推动文化惠民,不断创新“党建+”多样化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