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区人民法院坚持强基导向,聚焦基层社会治理,升级诉讼服务中心和8个人民法庭,汇聚各类解纷资源,健全司法服务网络,充实法官工作站点力量,形成了“54321”多元解纷体系,助力区域社会治理,切实提升便民服务水平。
在遵义农商银行相关信用借款合同纠纷案中,区人民法院在“五个一”的解纷模式下,将案件分流到金融调解委员会,利用专职调解员等力量开展调解工作,让纠纷通过最适当的方式迅速解决。
“通过法院这种多元解纷的方式,为我们当事人双方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能够快速地拿到法律文书,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遵义农商银行工作人员阮德顺说。
区人民法院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互联互通、交融共享的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在线调解、司法确认等30余项“一站式”的诉讼服务和多元解纷。
“除了在法院调解以外,还可以在线上进行调解,可以在手机上操作,对方通过直接进入人民法院的调解平台进行调解,节约当事人的诉讼时间和诉讼成本,更方便群众办事,能够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区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余胜霞说。
除了通过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外,员额法官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非诉讼解纷力量提供业务指导、法律指引、资源经验分享等支持。
“我们将入驻的调解组织编入速裁团队,每个团队的员额法官负责指导本组调解员,弥补调解人员专业知识不足等问题;同时参与一些调解难度较大案件的调解,对达成调解协议需要申请司法确认或者要求法院出具调解书的案件,依法审查出具文书,我们还定期针对诉调对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常用业务知识进行培训,提高调解员业务水平。”区人民法院一级员额法官冯先书说。
此外,区人民法院还统筹解纷资源,强化解纷合力。整合形成的“54321”解纷体系,不但为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提供司法保障,认真把好案件“入口关”,还促进了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多途径、低成本、高效率的解纷需求。
“区人民法院持续激发推动诉源治理的内在动能,统筹解纷资源,强化解纷合力,创新建立了‘54321’解纷体系下的‘五个一’解纷模式。‘5’是打造一支高质量的解纷队伍,即广泛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成立‘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人民调解员+其他非诉解纷力量’的‘1+1+1+1+1’五个一解纷模式,实现诉与非诉的高度衔接、深度融合;‘4’是建立‘庭、站、点、员’全覆盖的四级解纷网络,利用人民法庭力量、工作站点力量、当地乡贤力量,推动基层法治、德治、自治有机融合;‘3’是打造高质量的诉讼服务平台,推进‘一窗通办’‘一网操作’‘一次解决’的诉讼服务中心建设,让多元解纷更加高效;‘2’是构建纠纷两层级分流机制,第一步将案件‘诉调’分流,第二步‘繁简’分流,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1’ 是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一条主线贯穿始终,把‘党建引领’这一条主线贯穿人民法院源头预防和多元化解纷的全过程。”区人民法院副院长麻伟说。
今年1至9月,区人民法院向调解组织委托、委派调解案件7500余件,其中诉前委派案件7300余件,诉前调解案件占一审立案数量的91.30%;诉前调解成功3800余件,成功率53.49%。共受理各类案件18400余件,同比下降14.88%,其中受理民事一审案件8000多件,同比下降23.80%,诉源治理效果显著。
“接下来,区人民法院将坚持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为导向,深入推进诉源治理,不断完善发展‘54321’解纷体系下的‘五个一’解纷模式,提升法院解决纠纷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助力更高水平的平安播州、法治播州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麻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