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法治泰安,国泰民安。今年以来,泰安市委、市政府把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作为奋斗目标,努力打造“法治泰安·国泰民安”的法治城市创建品牌。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稳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在第一批命名的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名单中,肥城市榜上有名,入选山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肥城市的做法是泰安法治城市创建中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肥城市以建设法治政府为抓手,聚焦干部法治意识、政府职能转变、制度机制建设、权力制约监督等环节,持续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荣获第一批“山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称号。今年以来,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2020年中国未来投资潜力百佳县市、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称号。
抓住“关键少数”构建法治工作新体系
从严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构建起协调有力、运转顺畅、科学高效的法治工作新体系。
坚持高点定位,高标准推动。成立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将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作为重点任务,开启“总动员”模式,密集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定目标、定责任、定时限。
领导干部带头,树立鲜明导向。健全领导干部集体学法制度,要求各党委(党组)中心组集中学法不少于2次,带动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尊法、主动学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起厉行法治的鲜明导向。
建立倒逼机制,压实法治责任。先后出台《行政败诉案件责任倒查实施办法》《肥城市法治督察工作暂行办法》,对违法行政、消极应诉等行为严肃追责,筑牢依法行政“防线”。通过发挥督察推动作用,确保了示范创建指标任务的高效落实。
树牢“两种意识”汇聚服务发展新动能
切实转变职能定位,牢固树立法治和市场“两种意识”,推进“放管服”改革,全力营造公平公正、高效便捷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转变政府职能,塑造营商品牌。依法编制部门单位权责清单,构建起职能科学、精简高效的政府组织体系。902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集中审批办理,事项进厅办理率达90%以上。推行“店小二”式服务,创新建立“1个环节受理、2个小时办结、零纸材、零费用、零跑腿”的“1230”企业开办新模式,让企业切身体会到“肥城速度”和“肥城温度”。
深化减证便民,提升服务效能。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积极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实现证明事项“减肥瘦身”,全市23个部门、561项证明事项全部编制办事指南。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一窗分类受理率分别达95%和80%以上。
加强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在全省县市区率先建立工业项目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先证后费”制度,项目从供地到开工时间由45减至15个工作日。持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荣获首届全国公共资源交易百强县称号,并跻身全国县域营商环境百强榜。
严把“法治关口”建立政府决策新机制
以推进备案审查规范化为抓手,积极探索创新,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确保政府各项决策始终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健全制度,压责任。制定出台《行政败诉案件责任倒查实施办法》《市政府重大事项决策制度》《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政府合同管理办法》《法律顾问工作制度》等制度性文件,形成职责清晰、权责一致的工作体系。
抓好队伍,提能力。建立以司法局工作人员和党政双聘法律顾问为主体的法治审查队伍,司法局局长、政府法律顾问全程参加政府常务会议,对政府决策事项提出法律意见建议。
实施“法治明白人”培养工程。各行政执法部门普遍配备专兼职法治审查人员,定期开展法治审查业务培训,不断夯实政府依法决策的基层基础。
擎起“监督利剑”树立法治政府新形象
加强监督制约,倒逼法治政府建设各项责任再压实,进一步树立法治政府新形象。
完善监督机制,规范行政执法。建立行政执法检查备案机制、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机制、执法免罚清单机制,避免任意检查和执法扰民,有效防止执法“一刀切”。
强化府院联动,增强监督实效。建立行政审判和行政复议应诉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反馈行政执法问题、败诉案件情况、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情况,将调解和解融入到复议应诉全过程。
自觉接受监督,促进依法履职。不断完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用好政府门户网站、民生服务热线,开办行风热线,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监督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