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社会治理|“永兴帮帮团”基层社会治理的“好帮手”

开栏语

在推进社会治理工作中,西山区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创新做法,即日起,昆明西山发布推出“社会治理看西山”专栏,对《西山区社会治理创新案例》进行展播,运用典型引路法,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为建设更具活力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中枢门户区作出突出贡献。

今天,推出的是案例一《“永兴帮帮团” 基层社会治理的“好帮手”》,一起来看↓

 背景与起因

永兴路社区占地面积0.2平方公里,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常住人口2803户,8350人,流动人口1200余人,其中老年人、低收入人群占了近40%,属老年型社区,无物业管理,基础设施老化、服务配套不全、治理难度大。为破解治理难题,充实社会治理内容,吸纳广大群众到社会治理队伍中,永兴路社区积极发挥基层组织发动群众、引导群众作用,创新治理方式方法,以社区群防群治志愿者队伍为基础,广泛吸纳各方力量,成立了“永兴帮帮团”这一群众组织,将社会治理这一夯实执政基础,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惠民利民工程落到实,成为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好帮手”。

做法与经过

(一)“一群人”织成“一张网”。

永兴路社区自2001年成立以来,通过长期的走访以及和群众的交流,初步掌握了一批热心公益、时间充裕、身体较好的社区居民,通过动员发动,鼓励他们做一些捡拾院内的垃圾杂物,维护小区的环境卫生,组织居民清掏化粪池之类的管理事务,将自己的院坝管理起来。这就是“永兴帮帮团”的雏形。

在社区的引导培育下,这支队伍慢慢壮大,参与社区事务的范围也越来越广。2014年,西山区开始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永兴路社区将这支队伍、小区门卫、单车棚管理人员进行了组合整编,组建了永兴路社区群防群治志愿者队伍,作为网格化管理的中坚力量,开展环境卫生保洁、治安巡逻、矛盾调处等常态化志愿者服务。

在以后的十多年里,永兴路社区不断吸纳热心人士壮大群防群治志愿者队伍,人员最多时常驻志愿者达到了90余人,包括了社区党员、居民、楼栋组长等不同身份、不同职责的社区居民。他们充分发挥人熟地熟的优势,在与社区居民的沟通交流中得心应手。社会治安、安全生产、流动人口管控等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得到了协同推进。服务内容也从单一的卫生保洁、治安巡逻、矛盾调处向多元化的困难帮扶、文体活动、科普宣传、法律服务等内容的转变。他们帮社区分担了越来越多的社会治理职责。借助群防群治志愿者队伍的运行模式,社区组建了其他志愿服务队7支,人数达到了600余人。2020年3月,社区杨菊芬书记受到启发,动员大家为社区志愿者团队征集取名。通过“海选”投票,“永兴帮帮团”从100多条“金点子”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永兴路社区融合各类志愿者队伍后的统一名称。这60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织就了一张强大的志愿者服务网络,为构建“社区公共服务、单位无偿服务、党员义务服务、居民自愿服务”的“大服务”体系迈出坚实的一步。

(二)“一抹黄”温暖“一方人”。

每天坚持到社区做志愿服务的“永兴帮帮团”的志愿者共计30—40人。身穿统一印有“永兴帮帮团”字样的黄马甲,头戴“永兴路社区志愿者”的白帽子,每逢星期一和星期五,他们会先集中,然后排着整齐的队伍,激情澎湃地唱完《志愿者之歌》,高声喊出“永兴帮帮团的”口号(有事大家说,困难大家帮),拿着火钳、提着小桶,分组在各个院子里清捡垃圾、治安巡逻。在他们的带动下,永兴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余名精神残疾患者也加入“永兴帮帮团”,他们每个星期来两次跟着一起做志愿服务。甚至其他社区的小学生看见他们风雨无阻地服务,假期里专门来找他们跟着做社会实践。

做完早上的志愿服务,下午他们一般会在小区庭院党课亭或者社区文化活动室里打腰鼓、唱歌、练快板或者学习。“永兴帮帮团”里的能人特别多,现年83岁的李光珍大妈是一位受大家尊敬和爱戴的“老大姐”。她自退休之后就开始参加社区志愿活动,与这个团队共同走过近20年的时光。见证了这支队伍从无到有,人员从少到多的历程。她敢想敢干,为人“泼辣”,作为这支队伍的第一代“掌门人”,她雷厉风行的处事风格把所有人都管理得服服帖帖。组建的“山茶花”艺术团,是社区里的第一支花灯队,多年来,坚持自编自导自演,不断丰富队员与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走路如风、说话如雷76岁的王玲玲奶奶在这支队伍里算是一位“年青人”。2021年3月,在“永兴帮帮团”第一届选举大会上,她当选为“永兴帮帮团”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团长。她是百变的,早晨是“环卫大妈”,下午是多才多艺的“文艺骨干”,邻里有矛盾纠纷时,她是“调解员”,居民需要关怀时,她又是“慈善大使”,她还是“永兴帮帮团”的“思想指导员”;82岁的胡孝智老人可谓志愿者队伍的一名闪耀新星。她了解到有许多跟她年纪差不多的老姐妹做着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她也想加入,于是交了申请,穿上“黄马甲”,成为了一名志愿者。服务闲暇时,她用自己特有的技艺——打腰鼓,带着“永兴帮帮团”的姐妹们,穿着红色的腰鼓服,用快乐的鼓点,表达着内心的幸福与喜悦;李露瑗是“永兴帮帮团”的文艺“小清新”,自幼就喜欢诗词歌赋的他,快板更是打的“贼溜”。并且不但能打,还能编,《垃圾分类好》《反邪教》《预防电信诈骗》都出自于她的手。她写好词,合好节奏,就开始教大家练习,练熟后走街窜巷,用朗朗上口的快板声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反电信诈骗等相关知识,通俗易懂,寓教于乐,深受居民的喜爱;刘啟云和李淑清两位老人则是“永兴帮帮团”的科技“小能手”。她们从智能手机使用的“小白”到成为昆明都市条形码聘请的“云岭讲师”,到全市的各个社区教老年朋友使用智能手机,走过了一条艰难的学习之路。人老记性差,智能手机功能多,零基础都是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好在社区经常邀请这方面的老师给大家上课,做示范、手把手练习,为她们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她们自信满满地站在讲台上,带着“永兴帮帮团”的精气神走向更广阔的地方。她们和他们自发自愿的身披那“一抹黄”,虽然都已是耄耋之年,却依旧温暖着那“一方人”。

(三)“一张卡”传递“一片爱”。

很多人好奇,这群平均年龄70岁的老人,本该好好安享晚年,为什么她们有如此精力,如此“折腾”呢?难道是社区一个月给她们发很多工资?并不是!这完全来源于她们对社区、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一理念的最好诠释。社区也想按照志愿者积分管理的办法来给她们兑换服务,但是面对每人每年超600小时的服务时长计算,根本没有那么多的资金支持。最后想出每人每月象征性地给予50元的补助,可以到“爱心超市”兑换物品。这区区50元与大家风雨无阻的坚持和尽心尽力的服务相比,根本不值一提,但它却是社区尽最大努力对大家无私奉献,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的褒奖。

 成效与反响

走进永兴路社区,尽管都是八十年代建成的老旧小区,但花草满庭、干净整洁。上前问路,居民们都很热情,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关系融洽,文明和谐蔚然成风。社区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社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云南省党建规范化建设示范点”“昆明市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90余项荣誉称号。“永兴帮帮团”也先后被评为“昆明市最佳志愿服务队”“昆明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昆明好人”“最美春城银霞志愿服务队”“银发先锋之家”等多项荣誉。

1.志愿者服务蔚然成风。在“永兴帮帮团”的带动下,截止目前,共组建了7支600余人的志愿服务队。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登记注册的共有576人。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疫情防控、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进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难”等重点工作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内容涉及关爱孤残老人、文明礼仪宣传、治安巡逻、文艺活动、健身指导、法律援助、应急救助、环境清洁、绿化美化、心理疏导等,三来年,累计开展活动750余次,参与人数达18000人次,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中,发挥了令人赞叹的作用。

2.党建引领帮扶,共促发展。将辖区共建单位资源逐年整合,列出需求清单、问题清单和资源清单,依托网格化管理解决群众诉求,准物业与党总支、管委会形成工作合力,党建大联盟圈成员逐年增加,为群众提供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的便民利民服务。共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包括3家驻区单位党组织、28家共建单位、30家优秀商家、7支志愿者队伍、3家群众性团体;引进“街区式准物业”试点小区,成立环城南路816号院管委会并引入西投物业实行“街区式准物业”管理,成立永昌路197号院管委会并引入共信物业实行“街区式准物业”管理。

3.贫困帮扶,奉献爱心。2019年至2021年,开办的爱心超市共接受69为爱心人士捐款33854.2元,困难党员、困难群众329人获得34656元的资助。接收20位爱心人士共计341件物品物捐赠(包括米、油、纸、伞、棉被、书籍、水票等),5人获得资助。2020年引进了昆明市12355社会组织开展了“宜居永兴——困难群体救助服务项目”,共开展服务活动93次,服务超过1500人次。三年来,累计组织单位职工、居民群众参与“99公益日”捐款、红十字会募捐,向贫困学生捐款共计5000余元,为公益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4.拓展渠道,实现“百项服务进社区”。社区党委依托社区为民服务站,梳理拟定“百项服务进社区”项目清单,构建涵盖组织服务、志愿服务、诉求服务、联动服务、文化服务、商务服务的党建工作体系,开展“组团式”服务600余场,惠及党员群众15300余人次,开通社区微信公众号及“服务110”专线,2021年接待省市区级调研工作共23次。

5.好人好事,弘扬文明新风。在“永兴帮帮团”的引领下,社区涌现出了一大批好人好事。一名96岁高龄的退伍老兵经常从自己不多的退休工资中捐钱给“爱心超市”,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居民,目前已经累计捐款1万多元。抗疫期间,一名幼儿园的小朋友在母亲的陪伴下,捐出了自己所有的压岁钱。一位热心的居民每年都会向“爱心超市”捐款,而且从不留名,这样感人场面,经常在永兴路社区上演。

6.绿色环保,垃圾分类先行先试。益康路16号院因群众基础好,被确定为首批昆明市居民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示范点。通过举办知识培训、游戏模拟、实操演练,开展政策宣传,教授居民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技巧,共举办培训会12场,800余人次参加,开展垃圾分类游戏、实操演练30场,500余人受教。“永兴帮帮团”通过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取得的收入约2000余元,有效引导群众养成勤俭节约,变废为宝的生活新时尚。

经验与启示

(一)坚持党建引领和社会动员,是志愿服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只有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永兴帮帮团”才能更好地推前发展,建立健全制度,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问题,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可度,营造全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

(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志愿服务的重要遵循。志愿服务具有参与广泛性、行为利他性和方式灵活性的特点,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是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如何利用专业的社会组织,让不同阶层、身份的人们通过志愿服务走到一起,共同促进城市建设和个人发展,还需要探索。

(三)开展志愿服务,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永兴路社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新时代志愿服务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目标要求,在党建引领下,不断完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创新志愿服务项目载体,强化志愿服务保障,以志愿服务水平能力提升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奋力推进“平安社区”“和谐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