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社会治理|西山:“五心”永宁里激发老旧小区新活力

开栏语

在推进社会治理工作中,西山区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创新做法,9月29日起,昆明西山发布推出“社会治理看西山”专栏,对《西山区社会治理创新案例》进行展播,运用典型引路法,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为建设更具活力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中枢门户区作出突出贡献。

今天,推出的是案例五:“五心”永宁里激发老旧小区新活力,一起来看↓

一、背景与起因

永宁里社区属纯城市社区,是典型的无物业管理老旧小区,面积0.18平方公里,八个院坝下辖住宅51幢,居民1617户,常住人口3667人。社区现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721人,占总人口的18%,空巢、孤寡、失能老人较多,属于老年型社区。社区党委有党员90名,设书记1名、副书记2名,委员4名;下设2个居民小区党支部。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社区治理效能的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永宁里社区党委以“融入式党建”为引领,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和服务管理方法。通过打造“五心”社区,有效提高老旧小区精细化治理水平,改善社区人居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居民满意度。

 二、做法与经过

一、强化“主心骨”,建设同心永宁里

永宁里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旗帜鲜明地树牢社区党委领导地位,不断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以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9名“两委”成员,有效实现班子整体学历提高、平均年龄下降,党委领导能力和治理能力不断更新提升。

针对国企退休党员大量转入、老旧小区活动组织难的问题,社区通过居民区党组织全覆盖抓牢党员管理,采取每4个院坝联合组建的方式,组建居民区党支部2个,建立健全居民区党支部领导的小区重大事项议事协调机制、协同处置机制等4项制度,实现党员管理下沉到院坝。

“人财物”有保障,党支部成立后择优选配支部书记、委员,确保“有人”干事,提升改造标准化活动场所2个,确保“有场所”开展活动。支部活动有特色,创新开展“有心有意”活动,由党员中心户将居民日常收集的“四季养生小常识”“养生菜谱”等进行整理,每月举办一期“有心有意”分享活动,积极传播科学养生理念,避免小区老人陷入养生误区;创新开展“有书有料”活动,依托阅览室、党建书架、喜马拉雅有声书墙等资源,每月举办一期“有书有料”分享活动,党员围绕党章党史、重要讲话等,谈学习心得、分享读书收获,吸引辖区党员群众1000余人参与,不断扩大党员、群众参与度。

二、紧盯“聚力量”,建设凝心永宁里

针对老旧小区无物业管理、缺乏服务力量的问题,社区通过“融入式党建”有效整合各类党组织和党员优势资源,不断强化社区服务新力量,实现城市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社区大党委强化服务力量,将辖区2家公共户单位及2家区外单位吸纳入社区“大党委”,每季度召开党建联席会议,有效搭建起社区党委与公共单位党组织、区级机关党组织的沟通桥梁,由于永宁里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较少,社区还通过“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活动整合6个双报到单位党组织及54名在职党员服务资源,实现党建资源共享、社区发展共商、基层服务共开展。

组织五支队伍规范服务力量,将社区党员、双报到党员、团员志愿者等根据个人特长及本人意愿,划分为5支专项志愿服务队伍,每支服务队由各社区牵头报到单位配合,每月至少组织开展1次专项志愿服务活动。熟悉垃圾分类的年轻党员和报到党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负责开展卫生整治及垃圾分类宣传指导等工作;熟悉法律知识、善于调处纠纷的报到党员和社区老党员组成的老娘舅队伍负责开展邻里纠纷、家庭矛盾调解等工作;熟悉疫情知识、年富力强的社区党员组成的守护者队伍负责开展小区消杀、疫苗接种宣传等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由社区民警、门卫和年轻社区党员组成的绿马甲队伍负责身穿绿色“平安马甲”对小区内重点区域、周边主干道开展巡逻排查等工作;由社区老党员、报到党员、团员志愿者等组成的陪伴者队伍负责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等工作,有效建立老人互助模式,形成社区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吹哨报到”工作机制拓展服务力量,针对小区淹积水等“沉疴痼疾”,社区党委牵头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形成“哨件”向上级申报,通过“吹哨报到”机制协调区水务局等区级部门及昆明排水设施管理有限公司对社区排水系统进行改造提升、积淤清掏,困扰小区多年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社区共“吹哨”20余次,解决淹积水、违章搭建等问题50余个,“横纵联动”的社区服务新体系正在形成。

三、探索“红网格”,建设安心永宁里

永宁里社区以不断精细社区管理为目标,在“社区党委—居民区党支部—红色网格党小组”的三级组织架构之下开展老旧小区网格管理,逐步实现治理精细化、服务精准化。

细化社区红色网格划分,按照1至3个院坝为一个网格的标准将社区划分为4个网格,调整2个居民小区党支部,组建3个院坝党小组实现党组织全覆盖,由党支部书记和党小组长担任网格长。依托“1+9+X”网格体系,在九大员的基础上,充分整合居民区党支部党员、“双报到”党员等党员力量共同参与网格治理,明确每个网格管理员,责任细化到楼栋,为各个网格注入红色基因。同时在每个楼栋设置楼栋长和楼栋党员,配合网格负责人和管理员开展环境卫生清洁、上门走访排查等各类网格管理日常工作,形成组织引领、党员带头的管理格局。

完善红色网格管理机制,由居民小区党支部牵头,定期组织网格员、居民代表、公共单位、商户等召开“居民院坝协商议事会”,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建议,畅通信息沟通和问题解决渠道,建立网格员定期巡逻、案件上报、解决反馈闭环管理机制,每月由居民区党支部对网格员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并公示,充分调动网格员积极性,确保“问题发现在网格,诉求件件有回应”。

打造精细化分色管理平台,根据网格员排查走访及了解到的情况,搭建社区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在册党员、退役军人、残疾人、楼栋长、空巢老人等各类群体的人口分色管理大平台,15种颜色对应15类群体,并针对每种颜色群体开展特色服务,实现网格内各类社会群体精准化管理服务。在此基础上形成一户一档案,做到有平台、有档案、有服务队伍、有对应服务,实现红色网格精细化管理,基层治理不断推陈出新。

四、实施“微改造”,建设舒心永宁里

打造便民党群服务中心,协调辖区闲置场所420平米两层小楼,以党群连心、优质服务为宗旨新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2020年10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划分综合服务窗口、党群活动室、休闲阅览区等功能分区,实行全科化社工驻点办公,为党员群众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实现“家门口办事”。

设置标准化“红色屋”,依托两个居民区党支部,在104号院、118号院协调场所设置居民区党支部活动室,按照规范化“六有”标准配备党旗、入党誓词、桌椅等各项设施,为党员群众提供办公议事活动场所,实现“家门口开展组织生活”。

实施“房墙亭院”改造,新增“垃圾房”,在8个院坝新建分类垃圾房,解决居民垃圾乱堆乱放问题,切实改善小区环境;创作“彩绘墙”,以家庭邻里亲、民族文化情为主题,在社区院墙和楼体外墙进行绘画创作,提升社区文化氛围,陶冶居民艺术情操;修建“连心亭”,在104号院、118号院建设“党群连心亭”,配备休息长椅,完善小区绿化及修缮道路,丰富居民休闲娱乐生活;打造“文化院”,立足文化慧民,在110号院打造“廉政文化小院”,在104号院打造“红色文化小院”,厚植红色文化氛围,让邻里亲、百家融、社区暖的良好文化氛围走进院坝,切实丰富居民精神生活。

五、服务“老伙伴”,建设暖心永宁里

社区老年人数量多是永宁里社区的基本社情,为回应新形势下社区众多老年人的新需求,社区党委牵头,向区民政局等相关单位及南京爱德基金会筹措资金90余万元,对原有104号院两层小楼进行升级改造,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有场所服务。为老人提供文体娱乐、医疗出行救助、水电维修、就餐等服务。

组建“老伙伴”服务队伍,实现有人员服务。整合陪伴者志愿服务队30人、热心居民50名及街道统筹配备公益性岗位人员3名,细化为中心及食堂管理运营、为老服务专业人员、老年健身文娱活动服务三支养老服务队伍,分别负责养老服务中心及“爸妈食堂”日常管理运营、医疗咨询等专业老年人服务、舞蹈棋牌门球等老年文娱活动组织教学等,以专项队伍实现专业服务,特色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逐步由“断点式”向“持续式”转换。

建立“订单式”帮扶机制,实现有制度保障。针对社区失能、孤寡、独居等难以到居家养老中心的重点老人群体,创新开展“五帮一”结对帮扶工作,以楼栋为单位,由网格员、楼栋长、楼栋党员、社区民警、门卫组成一支帮扶团队,定期走访重点老年人,根据帮扶对象需求开展上门陪伴、关怀慰问、打扫卫生、手机使用教学等“订单式”服务,实现“老年服务不留死角”,目前“订单式”帮扶已逐步由重点老年人扩大到社区残疾人、低保户等困难群体,社区服务温度不断提升,“邻里一家亲”的良好社区氛围日渐浓厚。

三、成效与反响

通过打造“五心”社区,有效提高老旧小区精细化治理水平,社区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居民满意度显著增强。先后获得“昆明市规范化建设四星级示范党支部”“基层党建示范社区”“西山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省级巾帼文明岗”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延伸组织触角,建好家门口的“红色堡垒”。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提升改造两个居民小区党支部活动室,在硬件提升改造的同时,拓展支部活动室的服务功能,让社区工作人员、“双报到”党员、“家门口”服务体系深度融合,“三融合”的服务功能进入居民小区党支部,创新开展特色活动,截止目前开展活动23期,吸引辖区党员、群众700余人参与,不断扩大党支部活动有效性和参与度,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强化“主心骨”。

(二)党建引领志愿服务,激发互帮互助新风尚。通过“融入式党建”有效整合资源,强化服务力量,截止目前组建了五支共计150余人的规范化服务队伍。围绕疫情防控、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邻里纠纷、老龄等重点工作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自2021年以来开展活动共计60余次,服务人次达8000次,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不断深入人心。

(三)细化网格划分,实现精准服务。依托街道“1+9+X”网格体系,在九大员的基础上,充分整合居民区党支部党员、“双报到”党员等党员力量共同参与网格治理,打造精细化分色管理平台,针对目前人口分色管理平台中的15类人群建立一户一档管理,整理15类人群的需求清单、服务清单并根据需求情况提供精准服务。对流动人口和出租房管理,在人口分色管理平台的基础上融合“昆明市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信息采集系统”进行信息智能管理。

(四)“微改造”优化人居环境。社区立足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薄弱的实际,利用党组织服务专项经费、上级补助等多方资金,分步骤对小区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进行提升改造,小区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居民满意度不断提高。

(五)居家养老,托起幸福“夕阳红”。通过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有效化解了养老院养老缺少亲人陪伴及传统家庭养老医食难的矛盾。其中在原全省首家“爱心食堂”的基础上升级改造开办“爸妈食堂”,为辖区153位高龄老年人提供免费中餐,并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得到了社区老年人的热情“点赞”。自2010年起开办“爱心食堂”到2017年协调社会资源升级改造成为“爸妈食堂”,截至目前“爸妈食堂”累计供餐19万余次。

四、经验与启示

(一)坚持党建引领,加强组织建设,强化“主心骨”作用是整合资源、发动多元主体力量,精细化社区治理的前提保障。只有坚持党建引领,才能做优、做实、做细、做精网格化治理,规范网格化服务,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二)健全制度机制建设是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规范有序进行的有力保障。永宁里社区坚持党建引领,通过积极开展“吹哨报到”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居民区党支部领导的小区重大事项议事协调机制、协同处置机制、“订单式”帮扶机制、红色网格管理机制等,为社区规范化治理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加强队伍建设是精细化推动社区治理的核心。配强社区党组织干部队伍,挖掘骨干党员队伍,细化志愿服务队伍等措施都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强化了社区治理队伍建设,有力激发了社区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生机与活力,有效推动精细化治理。

(四)阵地平台建设为凝聚党群力量,共同完善社区治理搭建了坚实桥梁。永宁里社区党委牵头,通过新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置标准化“红色屋”、 建设“党群连心亭”、 打造“红色文化小院”、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不断完善阵地平台建设,为党员群众常态化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了渠道,为党员群众共享治理成果提供了乐园。

专家点评

永昌街道永宁里社区党委以“融入式党建”为引领,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和服务管理方法,通过推动同心、凝心、安心、舒心、暖心“五心”社区建设,集聚力量、凝聚人心,营造共建共治共享局面,最大限度地激发基层发展活力,有效提升了老旧小区精细化治理水平,压实了城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