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平安主动战,唱响和谐主旋律。2022年以来,乌达区为解决平安建设碎片治理、被动治理等问题,加强探索创新和系统集成,在十个行业领域着力打造“平安港湾”新模式,携手共建“多元共治”的现代化治理体系,聚力打造平安乌达“升级版”。
一、创新思路,凝心聚力“解难题”
紧扣平安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创新方法打通“瓶颈”和“卡口”,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碎片治理”向“集成治理”转变。牢固树立全区平安建设“一盘棋”思想,以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工作为契机,建立健全63家单位横向联动,“1+8+22+199”区、镇(街道)、社区、网格纵向贯通的综合指挥调度体系,统筹抓好70项试点任务,将全区平安建设工作铺成“一张网”,拧成“一股绳”。区域社会治理中心秉承场地集成、功能集约的理念,最大限度地整合区域内社会治理办公场地、指挥平台、网格建设,推动实现司法确认、信访接待、案件速裁、法律服务、风险评估、劳动仲裁事项等一体集成办公,有效破解分散式、碎片化治理难题。二是从“被动治理”向“主动管理”转变。为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中的基础性作用,乌达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诉源治理,全面推动矛盾纠纷“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确保各类纠纷发现得早、化解得了、处置得好。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有效融合法律援助、法律咨询、人民调解和公证等职能,全面推进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完善矛盾纠纷受理、调解、履行、回访等工作流程,实现区、镇(街道)、社区以及13个重点行业领域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今年以来,累计调解矛盾纠纷1507件,成功调解1502件,调解成功率99.7%,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在早、处置在小。三是从“突击治理”向“长效治理”转变。为从源头上杜绝校园安全隐患发生,乌达区注重标本兼治,建立学校安全联席会议、校园环境周边整治联席会议、学校安全工作督查督办等长效机制,及时总结、固化专项治理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优化学校安全环境。乌达区实验中学探索建立区校协同治理机制,积极联合公安交警、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成员单位,把校园周边黑网吧、黑出租、无证摊贩等治安、卫生乱点纳入重点整治内容。并充分利用交警“高峰勤务”和家长“护学岗”机制,做好上下学时段校门周边风险防控工作,确保重点时段、重点部位安全可控,校园周边环境安全、稳定、有序。
二、优化效能,示范引领“促提升”
聚焦“三个引领”,推动我区平安建设工作提质增效。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平安乌达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把平安建设工作作为各单位部门党(工)委、党组“一把手”工程,做到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着力推动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良好局面。其中,巴音赛街道探索“党建+红色物业”新模式,试点建立先锋社区领航物业公司,以有物业小区托底无物业小区的管理方式,从根本上解决老旧小区治理难的问题。内蒙古宜化公司深入扎实有效推进班组安全标准化建设,以风险管控为切入点,以党员创先争优带动全员主动修旧利废、创新攻关、节能降耗,不断夯实公司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二是突出机制创新。在持续巩固“以调定补”“三级民情民意研究协调例会”等既有制度经验的基础上,围绕“一街道一品牌”“一领域一亮点”工作目标,进一步探索出“四小工作法”“三色工作法”等一批创新经验做法,为平安建设“加码”。巴音赛街道派出所创新构建民警、辅警、治保会“1+1+N”社区工作体系,全面运行“警察+警车+网格员”工作模式,积极发动开展社区人口管理、安全防范、维护秩序、宣传检查等工作,全力保障辖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强化科技赋能。在整合区域社会治理中心智能化指挥平台应用的基础上,扎实推进“雪亮工程”“智安小区”建设,全面搭建信息化、智能化的大数据平台,不断提升辖区治安防范水平。截至目前,我区街头“两抢一盗”实现零发生,黄赌毒等高发易发案件稳步下降,辖区社会治理防控能力有效提升。
三、协调联动,合力奏响“平安曲”
凝聚多元力量,找准平安建设“发力点”,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一是条块联动融合共建。按照“一家牵头、部门参与、条块融合、齐创共建”的原则,在2轮(次)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发《乌达区“平安港湾”品牌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10个牵头部门、30余个配合单位职责分工、细化工作举措,把“平安港湾”品牌创建活动以点带面辐射到各领域。二是群团参与联动共治。以永昌社区为试点,建立群团组织“平安港湾”信息互动、业务协同、数据共享运行机制和青年维权、职工维权、妇女维权专线,全面构建群团协同化工作体系。整合“市长助学”“爱心小鸟”“两癌救助”等帮扶救助资源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工作,构建党政重视、政策支持、各界配合、社会参与的帮扶救助“大群团”工作格局。三是社会资源整合共享。乌达区创新基层社区治理形式,以梁家沟街道“五社联动”为抓手,通过搭建“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服务机制,通过引导社会组织广泛开展扶贫济困、赈灾救孤、扶老助残、助学助医、志愿服务等活动,全面提升为民服务水平。2022年以来开展各类志愿服务300余场、文体活动60余场,有效化解矛盾纠纷40余起,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域专业服务平安建设新格局。
“一引其纲,万目皆张”。乌达区坚持创新治理思路,统筹各类资源,突破治理难点,以点带面、融合共建,形成强大平安建设向心力、凝聚力、引领力。自“平安港湾”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全区刑事治安警情、安全生产事故同比下降37.54%和46.42%,矛盾化解和为民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品牌效应得以初步彰显,平安乌达建设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