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乡村振兴|全心擘画乡村治理新蓝图 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新动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十四五”新发展阶段党和国家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立足“十四五”新发展阶段历史方位机遇,乡村治理应把握新基调,共谋新发展,立足新起点,聚合全要素。着眼高质量发展目标,全方位擘画乡村治理新蓝图,聚焦农民主体需求,深层次激活并打造乡村振兴强新动能,为乡村发展治理赋能蓄力,为乡村振兴添光增色。

一是百年践初心,脱贫初效显,奠定乡村治理发展新基调。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成就,离不开党自身总揽全局作用的发挥。当前,我国乡村正处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统筹衔接的历史交汇期、政策叠加期,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乡风涵养成效深入人心、三产融合体系初步形成、人才集聚效应初步彰显的前期优势下,为满足深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群众内生力量培育、投入均衡机制完善等方面政策的衔接需求,需保持前后两个时期的思想一致性、目标统一性、实践联动性。要坚持农民主体、政府主导、企业引领、科技支撑、社会参与“五位一体”协同路径,完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治理体系,坚持产业、生态、组织、文化、人才“五位一体”行动基底,着眼农民政治认同、乡村产业结构、公共设施建设、乡村经济发展、乡村文化繁荣等层面深耕精雕细琢,系统奠定乡村治理发展新基调。

二是把握新机遇,共谋新发展,擘画乡村治理发展新蓝图。有效治理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乡村治理有必要深刻把握乡村振兴系列举措所带来的机遇,聚焦乡村治理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目标切实实现。水、电、路、讯、网等乡村基础设施,厕所、绿化等生态环境优化设施,以及乡村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设施建设在农民迫切诉求下迭代升级,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夯实乡村治理基石。从改革与农民密切关联的农村土地制度、推动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到激发农民创新动力创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各类农业经营主体逐渐作为乡村公共物品供给的重要社会力量,为乡村治理提供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保障。通过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的“引育用留”,赋权增能“三农”工作队伍,使其成为助推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乡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是推动乡村特色文化时代传承的方式之一,为各地形成具有本土性、独特性的乡村治理模式提供有效路径。与此同时,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持续推进,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厚植生态底色。随着治理重心逐渐下移,乡村治理体系日益完善,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已成为如今的关键议题,通过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统筹资源、管理和服务,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迈向乡村振兴道路上至关重要。

三是立足新起点,聚合全要素,打造乡村治理发展新动能。乡村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顺应新发展阶段规律,举全党全社会全要素之力推动改革向深向实迈进。应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锚定民需民意,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下“精功夫”;聚焦素质提升,在教育资源优化配给和生活方式优质转化上下“硬功夫”;围绕保障支撑,在社会保障数据共享和精准“服务画像”里下“深功夫”;落点基础就业,为打造城乡衔接、供需两旺的就业环境下“真功夫”;着眼居住空间,在形塑宜居宜业的空间品质中下“巧功夫”。串珠成链,久久为功。借道需求、素质、保障、就业、居住五大抓手,不断增进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参与感,推动乡村认同深度形塑。通过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主动性,激活村民参与乡村家园建设行动的才能、潜能、效能,加快构建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治理格局,为党领导下的乡村治理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同时,尊重人民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和农民群众植根本土、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乡村治理的时代新方案,助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百舸争流千帆尽,只争朝夕开新局。应推动农民主体需求同乡村振兴五维目标系统耦合,以产业兴旺提振振兴之速,以生态宜居引领振兴之路,以乡风文明滋养振兴之魂,以治理有效辐射振兴之益,以生活富裕夯实振兴之基,面向未来美好乡村生活,层层激扬乡村治理奋进力量,共筑乡村振兴的磅礴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