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善治 > 正文

社会治理|推动市域社会治理迈入“善治”轨道

2020年6月,汕头市成为第一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一年多来,我市坚持以项目化探索形成更多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可复制性的社会治理经验,建立了104个市级项目、109个区(县)级项目的两级社会治理实践创新项目库,在实施过程中注重调动社会主体和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推动市域社会治理迈入“善治”轨道。

一、积极回应群众新期待新要求
  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全市政法队伍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全过程,截至6月底已先后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128场次,推出办实事项目379个、便民措施560条,开展办实事实践活动794场,为群众办实事6426次,社会反响热烈,群众满意度、安全感持续提升。

市公安户政部门通过简化办理程序和优化服务模式,推出了多项便民利民服务新举措,包括在政务服务中心户政窗口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的二级审批机制,为急需快速审批的群众最大限度节省办理时间,同时设立绿色通道,对符合我市迁移规定的就读生以及急办医保、社保等有特殊需求的群众实行即办理即审批,将招录(聘)用调入人员入户等16个审批项目办结时间缩短为3个工作日内。户政部门还针对老年人行动不便的实际,推出业务办理“上门办”“优先办”“代缴费”“精准办”等贴心服务;针对无法到窗口办理身份证的学生,民警利用“三休”时间为他们集中办理居民身份证。

二、创新培育基层治理多元化主体
  辖区1.4万多名75岁以上的长者家中都安装了一台带有遥控功能的远程终端应急机,老人只要有援助需求,按下求助键即可全天候呼叫志愿者上门提供服务。这是我市龙湖区在粤东西北首创的长者呼援公益志愿服务平台——呼援通。以此为样本创作选送的汕头社会治理创新项目《5000封感谢信背后的别样养老院》,入选“2020年广东省社会治理十大创新项目”并获得该年度广东省“平安杯”社会治理创新大赛总决赛二等奖。

“呼援通”是我市创新培育基层治理多元化主体的一项成功探索。我市在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过程中,积极引导激励非公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党员、社工、市民参与社会治理,形成治理合力,提升治理成效。

金平区东方街道社区类型较复杂,社会治理任务头绪多、困难群体多、公益服务缺口大。为提升治理效能,街道党工委通过引导基层社会组织联合会孵化社区基层社会组织,建立共建共治共享平台和机制,合力打造齐抓共管的平安文明社区。针对辖区物业小区众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实,该街道以金海社区建设对标先行点为契机,由基层社会组织联合会牵头该社区8家物管公司共同建立物业联席会议制度,推进商住社区长效管理。龙眼街区则推行商户共建模式,把原来“脏乱差”的街区变成了品牌示范街区。

三、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新时期,法律援助制度对于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持续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法治化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近年来,我市努力推动法律援助与市域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努力维护困难群体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我市建立了覆盖全市67个镇(街道)和1086个村(社区)的法援工作站,推动法律援助网络向基层延伸,将法律援助服务融入基层网格化管理。同时,在法院、信访局、妇联、残联等部门设立法援分支机构,形成一个惠及所有困难群众的“城市半小时、农村1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来务工人员,只要符合相关条件即可在家门口获得法律援助。今年6月1日,我市启动法律援助申请市域通办试点工作,申请人可就近向全市任一法律援助机构提出法律援助申请。

市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进一步加强基层调解力量,探索推动法官、检察官挂点联系镇(街道)、村(社区),开展协助诉前调解、判后调解,用好“一村一法律顾问”等机制,扎实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实现将各类矛盾纠纷尽可能化解在基层一线的目标。

责任编辑:林敏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