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与经验 > 正文

社会治理|长阳:践行“五共”路径 促进基层社会治理

自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以来,长阳坚持倾听群众呼声,聚焦民生实事、解决群众心忧,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通过干实事、出实招、促实效,进一步拉近干群关系,不断推动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建立恳谈机制,实现为民、惠民、靠民

在全县探索建立县委书记“夜话”、镇村书记“恳谈”长效机制,三级书记带头脚踩泥土、贴地行走,把共谋落实到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居民小区、村民小组、湾场院坝等基层一线,与群众面对面拉家常、话政策、听意见、议发展,并创新探索出“四步工作法”,推动决策在一线落实、干部在一线服务、难题在一线解决。

县委书记社区“夜话”

一是“群众提问”。优先聚焦群众身边的就业、教育、医疗、交通等急难愁盼、针头线脑、可知可感的民生问题,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汇集各方声音、凝聚发展合力,竭尽全力把民生底线兜紧兜牢。截至8月底,全县共开展镇村书记“恳谈”1191场次,收集基层意见建议2390条,解决了一系列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二是“书记答题”。各级书记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实地查看走访、现场研究解决,对现场不能解决的,当日交办,限期解决,督办跟进。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县委书记先后到城区多个社区开展恳谈活动,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停车难、学位不足等突出问题,谋划推进了“增八位”三年行动(“增岗位、增车位、增学位、增床位、增厕位、增摊位、增房位、增梯位”),着力补齐民生领域短板。截至目前,新增车位712个,新增公共充电桩27个,统筹劳务就业平台新增岗位4196个,通过扩容增班和新建、改扩建校舍等方式增加小学、幼儿学位750个,完成老旧小区改造电梯加装1处、在建9处,新增病床位230个,新增智慧化菜市场1处,新增厕位6处。

县财政局宿舍小区加装电梯后的场景

三是“干部领责”。对恳谈中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建议进行分类梳理交办,对与群众共同议定的工作事项进行细化分解,制定任务分解落实清单,明确工作任务、牵头单位、责任单位、责任领导、责任人和办结时限,层层压实责任,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实践活动带来的实惠。

四是“集体评议”。严格落实群众的参与权和监督权,主动接受广大群众集体的评价和建议。将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工作成效和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并将事项办理情况纳入干部年度述职评议内容,确保领办事项有回音、有成效。每月对“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办理情况进行通报,对群众评价不满意件限时整改,对重复投诉件和第三方评价不满意件,由县纪委组建专班进行全流程复核,今年来,批评教育问责处理2人,提醒谈话问责处理4人,书面检查1人,解聘1人,调离工作岗位1人。

激活群众参与,推动互动、互助、互利

长阳传承“红色互助”精神,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中,县、镇、村三级通过筑堡工程建强基层战斗堡垒、织密组织网络,引导干部群众在疫情防控、产业发展、抗旱减灾等过程中联帮联带、互帮互助,共同解决民生难题。

一是支部引领互助。深化运用“三权分置”改革成果,积极推进土地有序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通过闲置土地流转利用、在外人才招引、与产业合作社合作经营等方式,大力发展村级主导产业,号召产业带头人开展产业指导、订单帮销、保价收购,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增收。今年来,全县土地流转规模达到9.8万亩。积极引导党员带头开展公益事业,发动群众互帮互助、共建共享,建立了常态化养路护路、管水护水、清洁家园等长效机制。今年旱情导致农村大范围临时性缺水,在支部带领下,党员干部带领群众顶烈日、爬深山,累计寻找新水源36处,铺设应急管网80.8千米,新增提水泵站20处,送水828车4960吨。

 二是群众结对互助。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地位,发动群众自主开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等互助实践。鸭子口乡马连坪村“剃头匠”小分队、大堰乡千丈坑村“采茶帮工队”、渔峡口镇珍珠寨烟叶互助组、火烧坪乡高山公益互助队等一批群众自助结对互助模式应运而生。千丈坑村人均种茶面积2亩以上,单家独户采摘很难完成茶叶采收,党员群众自发成立40多人的“采茶帮工队”,帮工队每斤茶叶仅收取采收劳务费0.3元,并义务将采收茶叶运送至茶厂加工销售,农户凭销售票据即可结算茶叶款,既方便又快捷。

三是正向激励互助。建立云上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制、云上家庭文明诚信档案,制定平台积分运行规则和积分细则,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激励措施,构建群众日常行为积分量化体系,正向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村级事务、公益事业和共同缔造活动。同时,配套建设“诚信超市”,引导群众自主申报积分、兑换生活物品,激发群众弘扬文明风尚、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小积分”兑换出“大文明”。截至目前,全县已录入诚信档案31610户,审核通过积分100729分,累计兑换23348分,村民参与感、获得感明显增强。

 放大治理效能,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长阳山大人稀、点多面广,基层治理难度大。长阳通过机制创新、平台搭建、数字赋能等多种方式激活基层治理动能,推动破解山区农村基层治理难题。

一是搭建红色微网格,激活最灵神经末梢。建立“村党支部—村民小组—微网格”三级管理架构,将村民小组划分为若干个微网格。每个微网格推荐1名能积极发挥作用的党员、村民代表或乡贤能人任微网格员,并同步设置网格党小组,各网格在党小组长带领下积极参与产业发展、矛盾纠纷排查、疫情防控、交通劝导、村庄清洁行动等村级工作,有效实现三级联动。例如大堰乡将全乡60个村民小组以50户左右群众为基本单位,细化为210个微网格,今年来网格员参与疫情防控人员排查5936人次、上报矛盾纠纷146起、交通劝导812人次、组织村庄清洁行动144次等,为基层治理注入了强大力量。

二是推行“四办”机制,全力破解群众诉求。全面推行“未诉先办、接诉即办、专员督办、群众评办”信访化解机制,加大来信来访、“12345”热线投诉等化解处理力度,扎实开展以“无民转刑案件、无赴省进京访、无亡人交通事故、无电信网络诈骗”为主要内容的“四无”创建,聘请22名退出领导干部岗位的同志担任信访督查专员,推动各级党员干部主动带案下访,化解信访积案,真正变“被动应付”为“主动作为”,变“群众反映问题”为“主动发现问题”,推动实现“未诉先办零投诉”的目标。近年来,全县信访突出矛盾有效化解,信访秩序持续好转,长阳首次进入湖北省县(市、区)信访指数全省第11位。

三是打造数字乡村,提升乡村治理效能。长阳坚持以数字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以都镇湾镇水竹园村为试点,开展数字乡村建设。通过高精度地理信息系统和村内各户户外监控一网联通,以红外热成像、人工智能算法和智能化手段为纽带,搭建了产品追溯、森林防火、关爱老人、智慧水务、智慧消防、智慧班车、重点人员车辆布控、疫情防控等多个智慧场景,实现数字乡村一张图,达到一屏观全村、一屏管全村的效果。特别是通过智慧班车建设,水竹园村群众反映的“等车难”、“候车久”、“错过班车就要等1天”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责任编辑: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