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视野 > 正文

孙丁:美国网上骂战凸显党争之烈

新华社华盛顿8月17日电(记者孙丁)随着美国中期选举步入3个月倒计时,美国政坛又到了曝丑闻、打嘴仗、揭黑料的时候。

过去10天,围绕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海湖庄园被搜查的政治闹剧越来越荒诞,狗血剧情每天上演,各路人物纷纷登台。政客卖力挑动民意,制造对立对抗,凸显美国党争之烈,为持续升级的美国政治乱象火上浇油。

美国政坛乱局持续升级

本月8日,美国联邦调查局人员突击搜查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棕榈滩的住所海湖庄园。据公开的查获物品清单,调查人员从海湖庄园带走33项物品,包括一些被标注为“最高机密”的文件。

连日来,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几番过招:在司法层面,美国联邦法院信息显示特朗普此次涉嫌的都是刑事犯罪罪名,包括违反《反间谍法》、妨碍司法公正、非法处理政府文件;而特朗普否认行为不当,反斥司法部“玩弄政治”、民主党实施“政治迫害”。在政府层面,白宫自称事先对搜查行动不知情,特朗普则暗指民主党籍总统拜登藏在幕后。在两党层面,共和党阵营抨击司法部和联邦调查局出于“政治动机”实施搜查;民主党阵营则批评特朗普煽动支持者情绪,导致执法部门受到暴力威胁。

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发声,直接把联邦调查局拿走其护照等物品的行为定义为“偷窃”。

美国国会众议院共和党领袖凯文·麦卡锡“点名”司法部长加兰称:“留好文件,留出档期。”最讽刺的是,他先是谴责“司法部将政治作为武器的程度令人无法容忍”,但紧接着又威胁称“等到共和党人夺回众议院(控制权)之时,我们一定立即对司法部展开审查,一查到底”。

网络截屏

当美国共和党参议员兰德·保罗以内容过时和违反宪法为由呼吁废除《反间谍法》,前众议员、共和党人乔·沃尔什直接回复他说:“再大胆一些吧。让我们废除特朗普‘违反’的法律。”

网络截屏

政客利用民意对立相互攻击

据多家美国媒体报道,美国联邦调查局和国土安全部近期联合发布内部公告说,针对海湖庄园的搜查行动结束后,联邦执法部门面临的威胁增加,有人威胁在联邦调查局总部大楼前放置可能造成放射性污染的“脏弹”,并号召发起“内战”和“武装反抗”。记者看到,美国联邦调查局总部大楼现已围上金属栅栏,仅留一个缺口通行,马路对面的美国司法部各入口也增加了安保人员。

这是8月15日在美国华盛顿拍摄的联邦调查局总部。新华社记者刘杰摄

网络平台成为发出这类威胁声音的主要渠道,甚至频频出现“内战”一词,凸显美国政治极化和社会撕裂。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名46岁男子12日被逮捕,他被举报在社交媒体上发布针对联邦调查局人员的暴力威胁。一名持枪男子11日试图闯入美国联邦调查局辛辛那提市分局访客安检区,随后驾车逃离并与执法人员对峙交火,最终被击毙,此人在社交媒体上煽动其他人袭击联邦调查局。

有人在社交媒体上甚至明目张胆煽动武力对抗,被其他网友抨击“无异于恐怖行径”。

网络截屏

民主党阵营立即抓住机会抨击共和党人。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民主党议员亚当·希夫批评说,共和党阵营若不停止对执法机构调查工作的持续攻击,将导致更多暴力。

网络截屏

然而,不少网友、尤其是共和党支持者留言质疑。

网友菲莉丝·沃克留言称:“前阵子民主党阵营不是也煽动针对最高法院保守派大法官的暴力吗?”

网络截屏

另一名网友留言反击说,距离美国中期选举还有90天,这样对待美国前总统不体面、惹人嫌,民主党阵营会在选举中得到报应。

网络截屏

特朗普15日接受福克斯新闻台采访时承认局势需要“降温”,否则“会发生可怕的事”,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号称针对自己的各种调查“令美国民众很愤怒”。

对此,不少人评论说,如果真心不想看到事态升级,应该停止“火上浇油”。有网友留言给福克斯新闻台:“可以从停止攻击联邦调查局开始。”

网络截屏

舆论担忧失控风险

近年来,美国党派斗争日趋激烈,民众对立情绪愈加尖锐,美国社会在许多涉及价值观议题上已陷入严重的两极对立状态。尤其是2021年1月发生的国会山骚乱事件,凸显美国社会撕裂,美国媒体曾评价该事件恐怕是美国民主“更深层次撕裂的前兆”。当前的政治闹剧无疑又印证了这一判断,为美国政治乱象持续升级增加更多“火药”。

美国《政治报》网站在搜查海湖庄园行动后进行的民调结果显示,84%民主党选民支持这次搜查行动,72%共和党选民予以反对。69%共和党选民认为搜查行动出于“政治动机”,81%民主党选民认为搜查行动是为了寻找“犯罪证据”。

网络截屏

有了国会山骚乱事件的前车之鉴,美国舆论担忧此次风波存在失控风险。

美国赖斯大学历史学教授道格拉斯·布林克利认为,美国正处在其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时刻,甚至可以说已经处于“一种新内战中”。美国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总裁伊恩·布雷默说:“如果您担心2024年的总统大选期间会爆发严重骚乱那一点都不奇怪。因为无论是谁当选,都会有大量国民不承认选举的合法性。”(参与记者:柳丝、刘杰;编辑:孙浩、王丰丰、王科文、王申)

新华社国际部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